鴻海電動車全球布武 研調:電池、半導體成決戰重點

鴻海(2317)旗下3+3新事業中的電動車、電池、半導體已有不同程度發展,官方預估2025年電動車事業部營收上看1兆元,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林芬卉觀察,鴻海電動車製造採用BOL (Build Operate Localise)模式,已與許多海外業者展開合作,鴻海亦在電動車關鍵零部件,如電池及半導體擴大布局,以滿足供應鏈客戶需求。

鴻海展示D事業群研發的鋰三元電池包與磷酸鋰鐵電池。攝影/yahoo奇摩財經。
鴻海展示D事業群研發的鋰三元電池包與磷酸鋰鐵電池。攝影/yahoo奇摩財經。

鴻海管理層於法說會時,多次宣示2025年電動車事業部KPI目標,包括營收上看1兆元、電動車銷量達75萬台、毛利率達10%等;為達此目標,鴻海電動車製造採用BOL模式,除台灣之外,生產基地也涵蓋美國、南美、東南亞、南亞等地,全球布局進入加速發展階段。

在美國方面,鴻海於2022年上半完成俄亥俄州資產購買協議後,已成為鴻海北美重要生產基地,目前正為當地電動車業者代工,鴻海並持續朝南美墨西哥布局,包括電池及汽車零組件,目標是提供一站式服務。

鴻海在東南亞策略則鎖定電動車組裝、動力電池、車用半導體等生產方向發展,包括泰國、印尼、印度、馬來西亞都有陸續合作落實。

鴻海電動車事業目標。
鴻海電動車事業目標。

林芬卉指出,鴻海在關鍵零部件布局上,著重在有電動車心臟之稱的電池,與台灣上游材料業者合作,主要開發磷酸鐵鋰及次世代固態電池,甚至包括電池回收技術。

而鴻海半導體發展亦以電動車應用為主,因電動車所需晶片數量較油車多出4~10倍,其採多方結盟方式,以滿足客戶需求。

延伸閱讀

鴻海電動車再下一城!為美國INDIEV打造「內建PC遊戲」原型車INDI ONE

鴻海發揮本地化策略!攜手印尼能源商Indika合資成立FIM

減碳成新經濟戰!鴻海:2025年至少輔導25家供應商取得零廢認證

  •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張家豪:職涯始於工商時報證券組,擔任撰述委員,負責證券主管機關與證券市場及科技產業。後因喜愛研究工廠與產業,而親身投入企業經營。用媒體眼界看事件,PM角度看產業,提供讀者更多新聞視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