調皮還是過動? 東馬醫師籲儘早診斷助孩子成長

臺東馬偕醫院「兒童暨青少年精神科」醫師莫嘉敏表示,若孩子有疑似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)」症狀,應儘早就醫診斷。
臺東馬偕醫院「兒童暨青少年精神科」醫師莫嘉敏表示,若孩子有疑似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)」症狀,應儘早就醫診斷。

臺東馬偕醫院去年11月迎來首位「兒童暨青少年精神科」醫師莫嘉敏,許多家長聞訊帶小孩前往求診,其中不乏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)」的孩子,莫嘉敏醫師說,臺東地區孩子患有過動症的比例與都會區無異,須儘早就醫,透過藥物及行為治療,改善症狀,慢慢跟上學習。

 

「老師建議帶來看診,說他上課都在發呆,不然就在玩橡皮擦,不專心。」孩子好動、講不聽,家長憂心是否罹患過動症,莫嘉敏醫師表示,調皮與好動只有一線之隔,小孩究竟只是純粹調皮,還是真的有過動問題,必須由專業醫師與家長經過一段時間溝通及評估才可下定論。

 

莫嘉敏醫師表示,若孩子無法好好坐在椅子上、常扭動身體、跑來跑去、靜不下來、話量多、愛插嘴、搶答、沒耐心,甚至出現衝動行為,以上情形維持6個月以上,且在家裡、學校等2個以上不同場所出現,影響社交、學業、職業功能,並排除其他精神疾患,才能稱之為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)」。

 

她指出,一旦診斷為ADHD,需多管齊下,包括藥物、行為治療,並輔以親職教養諮詢,目前藥物選擇多,大部分無明顯副作用,而行為治療最核心的原則是獎賞好行為,忽略或限制壞行為,另外,爸媽對待孩子的態度也可能影響預後,對孩子多點關懷可能會改善,若持續忽視或是謾罵就可能惡化。

 

莫嘉敏醫師強調,有些家長擔心小孩被標籤化,放任不管,或因害怕吃藥而諱疾忌醫,則容易造成孩子自信心低下,人際關係不佳,後續易引起憂鬱症及偏差行為,若在家中或有老師反應,小孩特別不專心或好動,應儘早就醫,與專科醫師一起幫助孩子成長。